2002年,從西藏趕回上海的援藏幹部尹弘讓熟結婚人大吃一驚。過去臉龐白皙、頭髮烏黑的他,此時臉有些黑紅,頭髮斑白,39歲的人,看上去老了10歲。
  19燒烤名生於1963年的省委常委
  1月10日,甘肅省副省長冉萬祥被官媒披露獲任甘肅省委常委、統msata戰部長。這也使廉政瞭望記者統計的生於1963年的省級黨委常委數量,增至19人。
  之所以把1963年出生的省級常委單獨梳理,是因為他們剛剛度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在經歷“3年饑荒”之後,信用貸款1963年出現的人口高出生率,使這個群體具有了一定代表性;還因為在1963年出生的高官中,比起孫政才、胡春華等明星官員,公眾對他們相對陌生。
  從政多非“汽車借款第一職業”
  在生於1963年的19名省級黨委常委中,兼任重要城市(新區)書記的官員最多,為5人。此外,還有浙江葛慧君等4人兼任宣傳部長,上海尹弘等4人兼任秘書長,重慶翁傑明等3人兼任政府副職。
  19人中,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是唯一的省委副書記。他與葛慧君,以及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高廣濱3人為中央候補委員。19人里,女性高官除葛慧君外,還有河北省委常委、秦皇島市委書記田向利。
  上世紀80年代初,1963年出生的他們開始走出家鄉求學。不過,多數人的第一學歷並不十分“顯赫”。如趙勇1979年9月~1982年7月在湖南水利水電學校大專班學習,李海濤1980年9月~1984年8月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財會專業學習等。1980年時,333萬人參加高考,錄取28萬人,錄取率僅8.4%,難度堪比如今的“公考”。
  大學畢業後何去何從,想必他們當年不用太擔心,有組織包分配。趙勇、田向利、樊金龍等人,來到鄉村基層,在黨政機關“主幹線”工作。
  2012年3月,趙勇曾對河北駐村幹部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我是第一批下鄉的選調生,當時是人民公社,我在那裡工作了3年半,瞭解了真正的國情,增進了對老百姓的感情,是一輩子的財富。”他還針對農村環境髒亂差,結合當年經驗,提議對垃圾實行“戶清村收”。
  不過,19人中,有11人一開始並未走上從政之路,他們多成為教師。如葛慧君1983年8月開始在浙江省諸暨中學任教,徐麟1982年10月起在上海市南匯縣周浦中學任教等。
  無論是教師還是鄉鎮幹部,他們中的多數人,此後都擔任了基層團委領導,開始積累從政經驗。如上海市委常委、秘書長尹弘從上海工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團委副書記;江蘇省委常委、秘書長樊金龍畢業即擔任江蘇省太倉縣王秀公社團委書記等。
  現任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書記沈曉明則是例外。他1987年於浙江溫州醫學院兒科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到浙江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做了一名住院醫生。關於選擇醫學院,沈曉明曾透露,當年妹妹遭遇了嚴重的發育問題,家人幾次三番到大醫院求醫,卻徒勞無功,“恐懼和絕望籠罩著整個家庭”。填報志願時,父母鼓勵熱原本愛乒乓球的他填了兒科。
  關於畢業後在溫州的工作,沈曉明曾回憶,“那時候,國家很缺訓練有素的兒科醫生,我只能承擔起雙倍的工作量,確保每個等候著的病人當日能看完。我一天大約要看100來個病人,苦苦支撐,筋疲力盡”。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1988年,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研究生畢業,進入勞動部辦公廳。據媒體披露,他後來成為時任勞動部副部長令狐安的秘書。1998年,調任貴州省委辦公廳秘書三處處長的廖國勛開始系統接觸秘書工作。14年後,他成為貴州省委常委、秘書長。梳理19名省級黨委常委履歷,有11人做過秘書或曾在辦公廳工作。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高廣濱、樊金龍、田向利、葛慧君等先後走上團省委書記的崗位。而趙勇則在經歷湖南省民政廳處長、團湖南省委副書記等歷練後上調團中央,於2003年出任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事實上,19人中,從事過共青團工作的亦超過一半。
  成其聖是個例外。出身媒體行業的他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從文史編輯室編輯、總編辦副主任做起,一直做到總編輯,後任天津市新聞出版局局長。
  儘管從政路徑各有不同,但多崗鍛煉、小步快跑,是這些官員履歷的共同特點,這也意味著他們在一些崗位任職時間並不太長。如2003年至2007年,離任團浙江省委書記的葛慧君歷任寧波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金華市委副書記、市長等職。
  不過,組織上隨時都在對他們“苦其心志、勞其筋骨”。2001年,尹弘在上海市長寧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任上,曾被安排援藏、任日喀則地委副書記3年。
  2002年上海黨代會上,從西藏趕來的尹弘讓熟人大吃一驚。過去臉龐白皙、頭髮烏黑的他,此時臉有些黑紅,頭髮斑白,39歲的人看上去老了10歲。據說他剛進藏時高原反應重,腿是飄的,吃什麼吐什麼,只能躺在床上,吃4顆安定入睡。不久,他住的土坯宿舍樓又被雨水淋塌了。適應過來後,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年來到各地調研跑了12萬公里。
  說起這些,他的感受是,“這樣複雜艱苦,都能把事情做好,還會有什麼困難難倒我們呢?”
  重慶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翁傑明在中國社科院任職時,就擁有3次掛職經歷。1990年,他在院團委副書記任上,轉赴陝西商洛地區鍛煉近1年;1996年5月,他開始了在陝西丹鳳縣掛職副書記1年多的生活;1997年7月,重慶直轄剛12天,他就作為首屆博士服務團團長,掛任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後留渝至今。
  2002年,翁傑明到偏遠的萬盛區任書記。“我是確實想乾一點實事的,因此也不在乎個人得失。”當時,該區“煤礦行業不景氣,下崗工人劇增,社會矛盾凸顯”。有報道稱,翁到任後,首先統一班子工作思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逾年經濟實現了大跨越。
  盤點這些官員升任副部級的時間,主要集中在2007年~2008年、2011~2012年兩個時段,時值地方黨代會、人代會換屆前後。成為省級常委前,12人任地方正廳崗位,6人任地方副省級職務,另有1人在中央機關工作。
  儘管1963年出生的省級常委中,官員多本土成長,但異地交流幹部仍有5人。除趙勇、翁傑明外,1993年,王君正跟隨調任雲南省委副書記的令狐安前往滇地,2012年從麗江市委書記升任湖北省副省長。廣西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林念修,系2007年由國家能源辦副主任任上調往廣西。寧夏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雁飛,此前曾在河北任職。
  如今,這群已過完“知天命”之年的官員,與他們的同齡人一道,已成為政壇中堅力量,正在擔起加快當地改革開放的重任。
  附:他們的同齡人與這個時代
  19名省級常委出生的1963年,中國出生人口接近3000萬,超過1960年和1961年的總和,也是新中國曆年的峰值。
  這些孩子從記事到上學以前,“文革”從爆發進入平穩期。小學和初中可能隨時停課,《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學習雷鋒好榜樣》等歌曲,少有的幾部戰爭片和樣板戲,構成了他們的少年文化生活。“文革”結束時,他們13歲。
  1980年,333萬人參加高考,錄取率僅8.4%。這意味著當年3000萬青年,今年剛過完50歲生日的人們,絕大部分沒有受過完整教育,甚至義務教育。
  他們的很多同齡人,工作的門路相當狹窄。城市失業率上升,誕生了“待業青年”。而農村已經實行“責任田”,60後青年並非農村勞動力中的主力。於是,他們中,小部分人在城市彷徨,大部分成為第一代“農民工”。
  80年代中後期,中國經歷經濟轉型的第一輪震蕩。1963年生人開始進入結婚生子階段。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進入生育峰值,那也是獨生子女政策最嚴厲的時期。到今天,他們的獨生子女進入婚育期。他們開始締結所謂“四二一”家庭結構。
  今天,與少部分同齡人在體制內拾級而上,步入國家中上層領導行列,並尋求更大空間不同,他們中的城鎮職工,可能在“下崗買斷”潮中遭遇逆境。他們中的農村人口,在城市需要大量藍領勞工時滿足了城市需求,如今仍在艱難打拼。
  生於1963年的人們生活過的這50年,比他們的容顏改變得更快的,是國家和社會的面貌,政治、經濟和生活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vb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