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黃金周讓旅游成為國人生活的重要內容,同時也造成景區擁擠。新京報燒烤記者 侯少聊 倪華初 李飛 攝戶外休閑和海島度假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旅游方式。新京報記者 侯少聊 倪華初 李飛 攝
  (上接D02版)
  Q:我們是如何逐漸進入全民台北港式飲茶旅游時代的?
  黃金周室內裝潢助推旅游深入人心
  十年來,“旅游”的概念是怎樣一步步深入中國普通民眾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指出,對中國的普通百姓來說,“旅游”的認可長灘島始於上個世紀末的國家出台的假日制度改革,尤其是“黃金周”制度的創新。雖然這個創新從它一問世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至今也是爭議不休,然而,沒有這個假期制度的變革,就沒有今天人們對“旅游”的認識,也不會使人們的旅游需求變得如此高漲,併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旅游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國民想到並能積极參与旅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有了政591策,而且給與時間和方便,“游山玩水”成為被社會認可的一種正常消費。這一點,現在看來非常簡單,但是這個思想上的轉變卻非同小可。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周玲強也認為,談到中國人這十年的旅游生活,“長假期”、“黃金周”是讓他印象最深刻的關鍵詞,更是促使全民旅游時代到來的助推器。隨著中國旅游日、《國民旅游休閑綱要》的貫徹實施,全民旅游意識普遍增強,旅游成為老百姓傳統生活之外的新增必需品。
  Q:十年間旅游發展很快,但為何出現很多旅游亂象?
  信息不對等導致逆向選擇
  這些年來,人們在外出旅游中見到了不少亂象,如黃金周長假期令各地人滿為患,強制旅游購物成為團隊游的一大弊病,景區門票漲價,個別導游惡語傷人等。張廣瑞分析,這些問題的存在原因比較複雜,簡單地說,還是作為消費者的旅游者不成熟,只關註直觀價格的高低,不特別註意真正的體驗。同樣,作為服務提供的旅游業也不成熟,往往是急功近利,缺乏應有的誠信和長期的品牌塑造。這在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的時期是難以避免的——這才有了今年國家正式出台《旅游法》的大背景。
  周玲強指出,這十年的旅游市場上出現的一些亂象,譬如零負團費問題等,可以用經濟學中的“逆向選擇”來解釋。在經濟交往中,因信息不對稱使得信息不充分的一方在交易中選擇了他們本來不想選擇的東西,這種情況就叫作逆向選擇。一般說來,在信息充分的市場上,價格機制可以充分發揮其調節作用。但是,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上,會發生逆向選擇。
  “曾經一些不夠成熟的旅游者,由於缺乏對產品信息的全面深入瞭解,當然也由於旅游產品本身信息不夠透明,所以不少人會抱著‘誰價格低,就買誰’的原則,於是一些旅行社爭相競價,在壓低價格、不公平競爭的同時,也無法保證游客的出行質量,強制購物、自費項目、付小費等問題隨之而來。”
  周玲強認為,“逆向選擇”也導致了旅游市場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是指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良幣)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領域,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Q:十年間,國民旅游發生哪些重大變化?
  自由行更加大眾化多樣化
  據泰國旅游局官方統計,今年前9個月,中國赴泰人數已達370萬人次,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健民指出,由旅行社組織的游客人數不到100萬,270萬以上的客人應該都是採取的自由行方式。“從2003年開始,北京、上海、深圳等試點城市允許居民以個人身份到香港旅游,香港自由行對內地游客開放正好十年。如今,百分之八十的內地人到香港是以自助游的方式。”
  張廣瑞說,跟團旅游在旅游信息缺乏之時,實在是明智的選擇。但十年過去了,旅游信息豐富,票務、交通工具預訂方便,私家汽車普及,人們更願意選擇自由行的出游方式。
  國家旅游局綜合司副司長高舜禮指出,在“全民旅游時代”,團隊與散客的旅游概念進一步變化,團隊旅游已趨向更小眾的群體,如銀髮族、修學團、專業團等。而散客出游則愈加大眾化、普遍化、多樣化,除了飛機、快速鐵路、長途汽車以外,還有駕自家車的、租車出游的、乘坐旅游專線車的。
  從跑景點到享受度假
  張廣瑞認為,這十年另外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中國人旅游的目的也在悄悄發生變化。最初人們外出旅游總是選擇著名景點,導致熱點飆升,而旅游體驗越來越糟糕。現在,人們利用假期外出的目的就是為了休憩、放鬆,甚至就是為了擺脫慣常熟悉的環境和厭倦的生活方式,專門到一些清靜、生疏的地方發獃,或者是小城小鎮,或者是鄉下田園。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周玲強也表示,從忙於“觀光”到享受“度假”,從“走馬觀花”到追求“深度體驗”,中國游客正在走向成熟,對於旅游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一些適宜度假的國內外海島日益受到追捧;而酒店本身也成為了度假目的地,假期盡情窩在裡面,看似哪兒也沒去,卻已覺得美滿、知足;坐豪華郵輪也成為時下的熱點,到達的目的地已不再是重點,交通工具本身就是“旅行的意義”。
  出境旅游走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民眾的旅游生活不限於郊區游或者國內游,十年來變化最大的方面還表現在出境游的大眾化。張廣瑞表示,出國、出境不再是地位、特權的象徵,真的在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而出境游一年年飄紅的增長數字,也見證了中國人出國看世界的決心和實力:2000年我國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2003年達到2020.19萬人次,2012年中國出境旅游已超過8000萬人次,以高達15%的增長率成為全球跨境旅游的領跑者,而各個出境游目的地也通過“簽證便利化”、增加“直航航班”以及增加“中文服務”等來吸引中國游客。不過,隨著2013年10月《旅游法》正式實施,間接令很多出境游產品漲價,這是否會影響一部分人的出境計劃,還有待觀察。
  對世界旅游發展來說,過去的十年則是變幻萬千,喜憂參半,而對中國的旅游發展來說,則是經歷了重大的轉折。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張廣瑞
  這十年來,旅游為中國人的小康生活增添了美好的色彩。傳統的中國人講,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今,旅游也逐漸成為中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浙江大學旅游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旅游研究所所長 周玲強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雪松  (原標題:十年間旅游成為生活必需品(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vb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