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水上公交票價調整方案聽證會,沒有搶麥、沒有搶白、沒有一票制,更沒有第三方案,與會的24名聽證代表全部同意水巴票價依照方案適度上調,多數代表傾向於漲幅相對較低的“水巴”方案二和“車渡”方案一,水巴空調席票價10公里以內2元、10到20公里3元,20公里以上4元;車渡票價2噸以下及20座以下客車漲為15元/輛次。(昨日澎湖民宿《羊城晚報》)
  大部分參與者表示,目前廣州市執行的水上公交航線票價基本上是1996年制定的。17年以來,燃材料、維修費、工資等各項成本都在不斷上漲,在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情況下,水巴票價有必要適度上調,這也租房子是企業後續發展和提供優質服務的需要。
  看來代表們都相當能體會政府和企業的苦衷,但我看來這些花店說法都有點似是而非。以往的士價、水價調整,儘管漲價理由各式各樣,最大理由不過“成本漲”,參與聽證的代表都會緊盯擬漲價項目的運營成本和企業報表,挑刺找毛病。這次有些特別,與會者認為“漲得有道理”,不外乎過去水巴票價一元兩元,比公交車便宜,公交車漲了,水巴漲也正常。這種態度,可以稱之為“人情漲”———17年沒漲,所以今年要漲一漲,“個人感覺”,漲幅也不大,這叫“人之常情”。
  假如以個人感覺代替對水巴ARMANI漲價所產生社會成本的仔細核算,或以不常坐船的人的感覺,代表每天以水巴為主要出行方式的市民的感覺,必屬荒謬。水上公交屬於公共事業,賬面虧損,但每年都有專項財政補貼。假如說水巴運營虧損不利企業發展,那麼全世界的地鐵也都在虧損。公交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對城市交通及規劃的全面檢討。聽證會要做的,不是為政府分憂解難,而是為受漲價影響的市民發聲。全數通過,把聽證會開成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聽證就失去了意義,成了眾人調侃的“聽漲會”。
  此次水巴漲價之所以沒引起那麼大爭議,因為水巴不似公交車、的士和地鐵,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市民對於價格上漲不敏感。假如你一年搭個一次兩房屋貸款次,搭船主要是為散心、觀光,你當然不在意。我也是有一次傍晚下班時間搭省總到塹口的過江輪渡,擠得喘不過氣,才體會到真正靠輪渡上下班的人,跟珠江夜游的旅客,長年累月下來,從心境到花銷,完全不同。那天同擠輪渡的小市民,不知有沒有出現在水巴漲價聽證會上,假如他們中間有人到場,現在這種無一反對就差“喜迎漲價”的場面,一定不會出現。
  聽證會本應成為市民利益的看門狗。有人說,漲幾毛一塊,不必斤斤計較。但我覺得,反對和追問精神,乃是市民的平等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之根本。只有事事緊盯,才不至於引發公營事業加價風潮。質疑漲價,更要質疑提價後的利潤有沒有用到刀刃上,服務有無改善,安全有無提升,水巴一線員工是否真正從漲價中受益。以“常識”、“人之常情”為漲價理由,就如溫水煮青蛙,鈍化納稅人的神經,非市民之福。 □果凍  (原標題:[街談]水巴漲價豈能是“人情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vbv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